华侨华人携手奥运共圆梦想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这微笑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对来客们的友好与欢迎,也是中国在“向外界展现出一种自信”,奥地利志愿者陈茜茜这样理解北京奥运志愿者的口号。

在美国芝加哥开业十多年的脚科医生郑金光则将在“水立方”负责医疗服务。他表示,参与北京奥运是人生只有一次的难得经历,因此多年前即开始了解参与担任义工的相关消息,并早在去年3月28日即提出申请。

这些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志愿者将服务于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北区场馆群、五棵松场馆群、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奥运村、国家体育馆、丰台垒球场、奥林匹克青年营等9个场馆,在涉及入村式助理、摄影服务助理、新闻运行助理、志愿者口译员等32个岗位上提供志愿服务。

7月18日,第一批16名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赛会志愿者已经抵达北京。他们作为国家和地方奥委会服务助理,在奥运村提供服务。

报道奥运传递中国

奥运会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的盛会,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机会。在申办奥运、护卫圣火、沟通全球华侨华人方面,海外华文传媒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2008北京奥运会“媒体大战”中,虽然各国华文传媒记者仅占注册记者的极少份额,但仍有机会全面、便捷地报道这场世界盛宴。藉奥运之机,他们将担负向海外华侨华人报道奥运、向世界传递中国的重任。他们一直在行动。

6月19日,海外华文媒体来到青岛奥运会帆船比赛中心,澳大利亚《移民镜报》社长朗景超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看,防浪堤上的路灯都是靠风能发电的。”“太先进了,整个场馆绝大部分能源都来自于太阳能或是风能,这种环保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在哪个国家的奥运场馆中都是没有的。我要将这个好信息带回澳洲。”

在北京,“胡同游”让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亲身体会了老北京文化的悠久历史。美国中文电视的记者边令晶和张慧发现拉黄包车的孔师傅也会说流利的英语,边令晶立即拿起话筒现场采访了孔师傅。边令晶感慨:“奥运给北京带来的变化太大了,我要用摄像机告诉在美国的华侨华人。”

印尼《千岛日报》76岁的记者沈伟真,自中国取得奥运会申办权以来,他就经常来北京,用相机、文字记录着这些年奥运给北京带来的新变化。“从‘鸟巢’奠基起我就来了,这次已经是第三次来了。”沈老说,他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所有的人:中国圆了百年奥运梦。

7月9日至10日,受中国新闻社邀请,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的12家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在西藏林芝地区进行为期两天的实地采访。两天的参观考察和深入实地的采访给12家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纷纷表示,这些天在西藏的所见所闻让他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林芝、一个真实的西藏。回去后,一定会以一个媒体人的高度责任感把他们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客观、公正地报道出来。

血本浓于水,众志可成城,在中国,在8月的北京,全球华侨华人和中国人民一道,跳动着一颗滚烫的中国心,共襄百年一遇的盛举。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contact@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