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理与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名将徐梦桃的训练学对话录

                       
3 技术训练中内容安排的时序性与训练手段创新探讨

程:自由体操和你从事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在动作方面的相似性,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体操技术发展来分析空中技巧技术的演进。上世纪50年代空翻技术发展很好,从180°到360°,再到两周三周,甚至到团身的1080°。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就出现转体,有了旋。你在体操训练时能做旋吗?

徐:我只练到曲体两周,腱子小翻曲体两周,还有一个纵轴的720°,练体操时旋没有做过。我们空中技巧里也有旋这个动作。

程:你练体操的时候是从空翻到团身翻,体操界有一个做法,练习翻,180°是基础。我在做研究中发现,例如我已经能翻720°,想做旋这个动作,如果还将翻180°作为基本训练,在做转体时会影响到落地(徐:半周,会影响落地)。体操界目前虽然还采用这种方式,但是我从力学的角度来说就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已经可以翻720°了,练旋还要以180°为起点练,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破坏动作技术结构的序列。以跳高技术学习为例,跳高技术出现是从跨越式,到俯卧式,再到背越式这样一个序列,这是动作技术出现的时间表,那对学习者来说是不是还要按照跨越式、俯卧式和背越式来学呢?这显然是不需要的。同样,在体操训练中,可以翻720°了,练旋还要从180°开始,不符合动作技术结构的序列。你在学体操的时候,技术推进是什么样一种情况?比如说,学腱子小翻团身两周,一般做法是先学腱子、再学小翻。腱子、小翻我们称为动力技术,是为空翻做准备的。你们小时候是这样学的吗?

徐:我小时候没有学过180°,我是从腱子小翻团开始的,到腱子小翻直、腱子小翻360°、腱子小翻540°这样一个顺序。我们训练是在蹦床上进行的,往海绵坑里翻(此处有动作和手势的表达)。往前翻有180°,不怎么翻整周,我最多翻过720°,还是往坑里翻的,一般都是往前180°和540°为主(此处有动作表达)。腱子小翻是往后翻的,学的都是整周,360°和720°。

程:360°转体你是如何学的?

徐:站在蹦床边上,往坑里翻,转360°。然后,做腱子小翻360°往坑里翻。再后面是腱子小翻720°,都是整周地翻。现在辅助训练多了,就不这样练了。

程:现在空中技巧难度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徐:男子能做到一个720°接一个360°,然后再接一个720°。就是横轴三圈、纵轴五圈。横轴是翻、纵轴是转。难度是5.0。

程:在体操中,纵轴不就是旋吗?你们这个翻和旋与体操有没有区别呢?

徐:和体操的旋差不多。体操的旋很少有三周的动作,高度不够,所以他们这个动作都是团身的,我们所有动作都是舒展的、伸直的(此处有动作示意)。团身的难度低,都是做的直体。

程:现在女子做到怎样的难度?

徐:女子现在是第一周360°、第二周720°、第三周360°。

程:你们这个项目有两周台、三周台的说法?

徐:是的,两周台、三周台比赛,区别在于难度不一样,有些动作是在两周台完成,有些动作需要在三周台上完成。两周台动作就报两周台跳,三周台的动作报三周台跳。两周台上的动作在三周台上没法做,抛出去的高度、角度、速度和两周台不一样。三周台动作难度高于两周台的难度。两周台动作在三周台上做,完成后还有一定高度,这样落地太危险。完成三周台动作要求的速度和完成两周台动作的速度不一样,例如三周台动作,速度要求每小时在66-70千米之间。准备活动时候我们就会测速,动作难度不同要求的速度不一样,如果速度达不到或者超过了,这样做动作时就会受到影响。

程:回到刚才我们讨论的那个问题上。刚才我问你,腱子小翻团身旋你们是如何训练的,你把步骤说给我听了,这其中有个技术动作拆分的合理性问题。你说女子无法像男子运动员那样练完他们那个难度系数的动作,需要分解很多步,从训练学理论来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何拆分,拆分后的动作与整体动作是怎样的关系,分解动作是否依然具体整体性特征,等等,有专门研究吗?

徐:是的,我们有一定的传统和经验,但也不是绝对的,每个教练员也有自己的想法。目前女子项目的技术难度低于男子,女运动员不需要跳高难度动作才能够拿冠军,也就是说女子的难度追求不是主要的,可能技术稳定性更重要。

程:这是对的,我不需要练到别人无法比拟的难度也可以拿冠军,冒这样风险就没有必要了。练一个高难度动作,只是用来以难带易地训练,并不是主要用其参赛,参赛还是要在稳定性上下功夫。

徐:是的,我不用那个难度照样可以拿冠军,男子运动员就不一样了。男子平均水平都到那种难度,如果你不练到那个难度,你就拿不到冠军,所以必须练。女子整体难度系数偏低,难度动作储备也少。如果真是需要练高难度,这个难度系数的动作很复杂,就必须要像男子一样强壮。如果需要练高难度,体能要足够好,否则在分解动作练习中可能会受伤。

程:我的问题在动作技术练习时分解步骤上。这个步骤是我们一代代训练团队贯彻下来的,我们有没有怀疑过这种步骤本身有漏洞呢?当你需要练一个难度动作时,就会按照那种默认的步骤开展训练,如果从训练创新来说,你相信这种传统步骤一定是合理的吗?

徐:我感觉可以增加辅助训练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是基本要求。

程:你考虑过做新难度动作,在训练方法上创新吗?如果我们要达到一个高难度系数动作的要求,按照传统的步骤练很可能达不到。我们要不要打破那种已经习惯了的分解步骤,就是我们会不会去研究新的动作分解与技术训练的步骤?传统步骤有可能就是阻碍我们训练效率提高的原因。比如,你已经会空翻720°了,但是不会转体、不会做旋,要学旋,还要从空翻180°开始,这种步骤方法上本身可能就有漏洞。你刚才不是说了吗,你们现在不回到180°了,可以借助多种辅助练习打破那种步骤,让你学会这个动作。你们在空中技巧训练中在步骤、方法方面有哪些创新?

徐:我们也有创新,主要在辅助训练这方面。

程: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在短跑训练的研究中发现,田径教科书中把跑步的成绩说成步幅与步频两个因素关系,教练员在训练中,如何提高跑步成绩就是从提高步幅、步频这两方面进行的。一个运动员步频很难改变,可能在青训时期还有主要针对步频的训练。一般情况,短跑的技术训练通常是提高步幅来提高成绩。在现实的短跑步幅训练中,因为人为加大步幅,会出现单步学中讲的“无效腾空”,无效腾空时间增加反而降低了成绩。其实跑步训练真正要提高的是速度感,两条腿协调的吻合度,力传递的有效性,也就是能量输出的利用率。训练中,想上难度、强度、新动作,如果能够找到合理的方法,合理的辅助手段,才有可能实现训练目标的进步。

徐:我们也有创新,在技术训练实践中摸索。比如蹦极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练习方式,世界各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运动员训练都在使用。

程:我看你腿上有手术伤痕,你受伤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徐:我受的伤多数是在训练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发生的。我发现一个特点,每个奥运会周期的第二年受伤的人偏多,全世界的运动员都是。奥运会结束后的训练处于调整期,第一年比较轻松,第二年起比较累,开始加量、攻难度,还要参赛,距离奥运会还有点远,就会感觉精神疲劳,容易导致伤病。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contact@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