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理与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名将徐梦桃的训练学对话录

                       
2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技术训练及其切身感

程:我看你们腾空后的高度应该超过跳水10米台的高度,这样一个高度、完成这些动作,你们身体空间感是如何建立的?

徐:是的,高度要超过10米,大概12米、13米。空间感的建立,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在于起跳。身体空间感的把握,如果起跳好,就会非常稳定。只有在稳定的起跳情况下,你的空中完成动作的感觉才能稳定,就不会横一个、纵一个。我的空间感之所以好,也是与我小时候练体操有关系。我在做空中动作时,能够清楚地获得身体判断,知道在空中怎样的位置。在翻的过程中,我是睁眼睛翻的,能够看到,有参照。有时也闭眼睛翻,闭眼睛就全凭每周翻的节点,每周的身体感觉。

程:在助滑阶段,为了保证完成动作充分、有效,你需要获得一定的速度,你对获得需要的速度有什么感觉?

徐:我们经常会进行一些速度感的训练,例如盲测。我们在放速度的同时会测速,下来后我们会对起跳时的速度进行估计,体会达到多少,通常误差都在0.5千米以内。首先就是这样速度感的训练,第二个就是结合风向进行速度感训练。我站好滑出去后,通过结合风力给我的本体感受,身体顶风形成的压力,脚底雪板对雪地摩擦形成的感觉,自己的速度我能够体会到的。

程:为了获得这种速度,你会采取一定的动作,你对这种身体动作有什么样的感受?怎么样才能获得想要的速度?

徐:这个要因人而异做动作,我们站好蹬出去的时候,有的运动员是身体前倾、膝关节弯屈、两手臂伸直左右斜前方打开(此处有动作示范),以前我也是这样,但是我的手臂特别长,会兜风,有阻力,只要有速度的话就会影响大,后来我就把手收回来了,放在膝关节上(此处有动作示范)。即使是这样,胸口也会顶风,这个时候依靠的就是身体对风的这种阻力,和雪板与雪之间摩擦形成的感觉来判断速度。

程:你手臂收回来的滑行动作与伸开的动作,在身体平衡上有差异吗?

徐:不会,雪鞋是在小腿这个位置的,我整个人都是有支撑的。我手臂收回来也有好处,由于接风的面小,所以在风速变化时风阻变化就比较稳定。滑行动作因人而异,还是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动作。

程:这里有一个称为转动惯量的问题。手臂收回来比手臂伸出去的转动半径小,转动速度就会加快,就像冰舞上转动过程手臂由伸到收的旋转速度变化一样。

徐:我们在助滑的时候,通过身体姿势变化来获得最终想达到的速度。例如,感觉摩擦力比较小,速度上不去,这时候我就会锁紧一些(此处示范);如果感觉身体前面没有力量,后背有力量,或者是滑得比平时更快,这时候就稍微站起来一点。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来调整滑行速度。

程:你们日常训练都是水上,落水与雪上落地完全不同,水上训练是不是主要解决空中动作与技术难度的训练?

徐:是的,水上训练以练习空中动作为主,着陆也练。只是无法滑下去,但是身体姿态是要有的,就是入水前身体前倾角度要符合雪上落地时身体前倾的角度。例如,冬天雪地训练落地,场地有37度的倾斜角,我们落地身体会有前倾,水上练习,如果入水前身体垂直或者靠后都算失败。

程:现在水上训练,起跳的高度、入水的高度是模拟真实雪上训练的高度吗?

徐:是的,基本一样。包括台子的助滑道、过渡区、台子整体结构全都是模拟雪上,只是底下的材质是进口的塑料而已。

程:这种材料是塑料,训练中的感觉和雪地训练滑行的雪感会一样吗?

徐:这种塑料与雪感不太一样,但是也没太大的差异。板和雪地训练的板一样,1.52米,只是在板的中间有个孔,应该有40厘米左右,这样入水的时候水可以穿过去,帮助落地缓冲。水上练习不像雪上练习,没有斜坡,无法滑下去缓冲,所以水上练习的滑板前后有孔,落地后水在压力作用下可以穿过去,起到缓冲作用。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contact@ececc.org.cn